电影《猎杀T34》,国内上映了。

这部来自俄罗斯的战争片,去年在俄国曾吸引8500万人次去观影,创造了22亿卢布票房纪录(折合人民币2.1亿)。

皮哥也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最大的感受是:

虽剧情紧张刺激,但它从各个角度来看,它都是一部战斗民族版的“抗战神片”。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为何这么说?

皮哥先简单介绍下剧情——

影片故事取材自二战真实事件,围绕T-34坦克展开。

“T-34”是前苏联的传奇坦克,它重达32吨,最高时速能达到75迈,最大行程400公里,装备一门76毫米的坦克炮,在二战中发挥了奇效,打得德国人溃不成军。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上,刚从坦克学校毕业的尼古拉因为有坦克驾照被委以重任,他驾驶着唯一一辆T-34坦克,以一敌六抵挡住了德军耶格尔上校一个连的进攻,但是毕竟寡不敌众,最后他自己成了俘虏。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3年后,尼格拉在监狱里和耶格尔成了亦敌亦友的关系,耶格尔为了训练德军坦克新兵,命令尼古拉和另外几名苏联战俘去修缮他们缴获的T-34,然后驾驶着这俩坦克成为训练的活靶子,以此来测试这俩坦克能承受的极限火力。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简单来说,就是把他们吊起来打,这几乎是死路一条。

可尼古拉将计就计,他在美女翻译的帮助下,带领几位战俘,驾驶着T-34逃离德军军营。

耶格尔震怒,带着豹式坦克队杀气汹汹地追来,于是两位老对手上演了一场真人版的“坦克大战”。

皮哥评价这是一部“抗战神片”,因为全片在故事及角色设计上做了三点夸大:

德军白痴化,战争浪漫化,主角卖腐化。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全片先是过分拔高了苏联的实力,把德军刻画成了白痴。

比如开篇以一敌六的桥段,在真正的战争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比如德军缴获了苏联的T-34坦克,竟然没有查出内部还有一批弹药,傻傻等待男主驾驶坦克完成反杀。

男主角身陷囹圄,竟然不忘浪漫一把,和漂亮女翻译来了一次月下浪漫,女翻译为了男主角简直是赴汤蹈火。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片男女主演分别是亚历山大·佩特罗夫和伊琳娜·斯达申鲍姆,两人是俄罗斯现在最火的偶像明星,在现实中也是一对神仙眷侣,目前已经修成正果,领证结婚了。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因此电影里给他们加一场爱情戏也无可厚非,可是接下来的内容皮哥就难以理解了。

这男主还“男女通吃”,不仅和女翻译眉目传情,和德军将领耶格尔也是基情满满,影片最后两人一通相爱相杀后,还来了个生死别离,耶格尔眼看要坠入河水,男主一把抓住他,两人深情对视,耶格尔松开手含恨死去,看得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怎么战斗民族也开始玩腐了?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这样明显的设计也导致影片在俄罗斯虽然收获无数追捧,但批评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著名影评人安东·多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本片不过是满足了青少年的幻想,是对“保家卫国战争”的一种娱乐化解构,如果想通过电影了解T-34坦克在二战中的作用,纯粹是徒劳之举。这部电影的逻辑很简单,就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你完全可以当成玩了一场坦克大战游戏。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听起来这样的形容也和国内那些“抗战神片”极其类似。

在中国荧屏上,“抗战神片”是一个充满否定色彩的形容描述,过去有“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最近又有“女战士秀大腿”,观众长期活在抗战神剧支配的恐惧中,对此嗤之以鼻。

但对比国内的这些神片,面对这部俄罗斯版“抗战神片”,我却怎么也骂不出口。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我的理由也是三个:本片特效震撼,故事很特别,雷点点到即止。

先说特效,这是我看过最棒的坦克电影。

最好的特效就是真实,像很多好莱坞大片,很多战争场面固然震撼,但全部都是用CG制作出来的,经费烧了不少,震撼度差了很多。

而本片很多都是玩真的。

片中的演员为了完成拍摄任务,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特别训练,他们是真的学会了驾驶坦克、装弹和开炮等操作,这要是战争年代,这些演员可以直接上战场了。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而影片中大量场景都是实物拍摄,使用CG特效的很少。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里,主创把全世界唯一一辆能驾驶的虎式坦克搬上了银幕,引发军迷集体高潮。而本片玩得更野,许多懂行的军迷就指出,从影片中坦克的内饰来看,都不是临时制作的道具,而是货真价实的真东西,包括德军的二号坦克、三号坦克和豹式G坦克、以及苏联的T-34/76坦克和T-34/85坦克,这些坦克几乎都来自于博物馆的仓库,有些坦克真正参与过二战。

本片的视觉特效镜头很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慢镜头,通过特效将时间慢化处理,坦克射击出炮弹的运行轨迹线,造成的爆炸输出,以及战场上士兵那一刻惊恐的表情,都纤毫毕现。这些慢镜头全片出现了16次之多,仅在影片前半小时的战争戏里就使用多达8次。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本片视觉特效师古谢夫提到这一点,自豪地表示,为了真实呈现这些时间慢化镜头,他们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相关实验,甚至花费巨资,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坦克炮弹的飞行、爆炸和化学实验,聘请相关军事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最后才达到了视觉上极致的逼真效果。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再说故事,本片的故事极为特别。

一般的战争片,交代完背景,敌我对立,然后就开始大开大合的战争戏,这样的片子容易拍得假大空,内涵的东西没有一个具体的落脚点。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而本片在半个小时的战争戏后,画风突转,男主角被俘,上演了《监狱风云》+《越狱》,立刻将镜头的焦距调整,从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战争对准到一个具体的事件上,这种“变焦”作用下, 正派反派的双雄模式得以确立,最后他们惺惺相惜的片段也就显得真实可信了。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同样巧妙的战争片还有前段时间的《八佰》,那一座桥将两岸分隔成天堂地狱两个世界,四行仓库不仅是进行一场战争,更成了一座人性的修炼场。这种“变焦”作用下,防守的战士,进攻的日军,围观的群众都置身在放大镜下,这样的战争片也就好看了。

最后就是影片剧情、角色上的雷点,本片雷点确实明显,但基本都点到为止。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主创在打造一部高还原度硬核战争片的同时,自然也是需要迎合大众欣赏目光,因此设置这些噱头其实增加影片的一些看点,降低观影门槛,也可以接受。只要掌握好了度,能拍出别样的唯美,也是一个很巧妙的手段。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这也是为何知名直播张泉灵在朋友圈里安利:“战争片拍出英雄主义不难,而英雄主义演出浪漫主义要审美!”

当观众走进影院,军迷可以欣赏T-34和三号坦克对轰,情侣可以欣赏男女主角的神仙颜值,年轻观众可以调侃正派、反派之间的敌友情愫,这不是一石多鸟的事情吗?

比起“裤裆里藏手榴弹”,这部抗战神片,为何会被国内观众宽恕?

《猎杀T-34》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抗战神片”不背锅,归根结底,菜是原罪。

你的特效做好了,故事精彩了,那些雷点不过是个点缀,观众一笑而过。

但你由里到外从内容到制作都很稀烂,就指着那些噱头博眼球,也别怪观众骂得你狗血喷头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标签:罗夫 佩特 裤裆 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