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dì】,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是以䇂和方组成的会意字。“䇂[愆]”,是古时候对罪犯施以刑法用的刑刀。“方”,是掌握方向。

​每日一字——帝

《說文解字·丄部》

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帝”的本义应该是古时候既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又拥有生杀大权的帝王。

以“帝”作偏旁的字有:

真谛的谛,

花蒂的蒂,

缔结的缔。

文 献 选 读

《爾雅·釋詁》

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天、帝、皇、王、后、辟、公、侯,都是君主的意思。

東漢·蔡邕《獨斷》

帝者,諦也。能行天道,事天審諦,故稱皇帝。

“帝”,古人认为是那些能够仔细审视天地之间的真谛,能够替天行道的人。

《詩經·大雅·皇矣》

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

自太王古公亶父率领部族迁移到岐山脚下之后,建立起了周邦,与天上的上帝相配对。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太王喜欢季历的儿子,想让他日后继承王位,于是太伯和仲雍就逃到了吴山,让位于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姬昌。

.《詩經·大雅·生民》

履帝武敏歆。

周人的先祖是后稷,他的母亲叫姜嫄。传说姜嫄在野外的桑林里看到一只巨大的脚印,就好奇地用脚去比,刚踩到脚印上的大姆指,就象触了电一样,结果就怀孕生子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而在进入父系社会后,为了祭祀先祖,就一定要给已知的母亲配上一个男性始祖,于是帝王们就编造出一个神话故事,把自己的男性始祖说成是天帝。

在上古时期,“帝”与“祖”,是同义的。

《周易·說卦傳》

帝出乎震。“帝”,即天帝,这里指生育万物的阳气。“震”在八卦中的位置是在东方,对应的时节是春分。随着春天的雷声,阳气逐渐萌生。所以说天帝使阳气在雷声中促生了万物。

《周易·豫卦·象傳》

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古时候的先王,因雷声使大地振奋而受到启发,因此制作音乐来献给上帝,赞颂上帝的美德,同时也让自己的祖先陪同上帝一起享受。

《周禮·春官宗伯》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古时候祭祀天帝,是以烧柴升烟的方式。

古人认为,上升的烟气能让天帝闻到,这就是享用了。

《莊子·盜跖》

堯、舜為帝而雍(擁),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

尧、舜做帝王,并不是为了推行仁政,也并不是想让“善”来泯灭人的自然本性。

善卷、许由推辞帝位而不接受,并不是虚心假意,而是不想因政事而损害到自己。他们都只是趋利避害而已。

老子《道德經·第四章》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说,我不知道“道”从何而来,它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天道,不是“帝”的意志,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作为宇宙的本原,它当然是“帝”的祖先。

成 语 典 故

三皇五帝

只是远古传说时代中的神话故事,是战国以后的人们在不断想象中层层累积而造成的古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如果说人类发展史上应有的人文始祖,那应该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明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发明结网渔猎的伏羲氏,尝遍百草的神农氏,教种百谷的后稷。

华夏文明的凝聚力并不在五千年的历史,也不在大一统的疆域,而在于文化的认同。

《禮記·月令》:

春···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夏···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後土。······秋···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冬···其帝顓頊,其神玄冥。

《淮南子·天文訓》:

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每日一字——帝

标签:一字 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