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文化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踏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湘楚大地,带大家领略秀美山水赋予三湘大地非遗文化独有的底色和韵味,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之旅。
千年林邑,一个汉字一座城。美丽富饶的郴州大地孕育滋养了丰富而深沉的优秀文化。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在湘南,一大批超凡绝俗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如同人类文明天幕中的璀璨群星。
节目中,我市非遗项目惊艳登场。嘉禾伴嫁歌、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糍粑制作技艺(大禾米糍制作技艺)、传统银饰锻制技艺(郴州银饰锻制技艺)等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向全国人民展现了郴州独特的非遗魅力和精湛的传统民间技艺。
“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郴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28个,市级非遗项目 101 个。还有2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目中,郴籍央视主持人龙洋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以及演员杜江一起在古韵悠悠的郴州长卷文化旅游度假区,和观众一起沉浸式体验湖南各地的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探讨非遗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相融相生,多维度呈现湖南郴州非遗的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创新成果。
满满的“郴州元素”,惊艳的“非遗宝藏”,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从机关到学校,从医院到商场,从手机小屏到户外大屏,从城市到乡村,各地群众纷纷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观看节目、见证郴州非遗的“高光时刻”。大家边看边讨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郴州非遗魅力以及背后的匠人精神。
6月24日晚8点,市民在五岭新天地名汇城通过商场大屏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政协机关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委统战部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委宣传部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湘南学院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审计局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政务中心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统计局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教育局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共青团郴州市委员会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委网信办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 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设计集团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湖南省昆剧团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北湖区应急管理局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拥军小学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后人朱向勇一家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侨联组织在郴侨胞侨属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郴州市涌泉小学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北湖区保和瑶族乡集中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大家激动不已,纷纷表示,非遗里的郴州很出彩,郴州非遗正通过节目在全国“火”出圈。
市民通过手机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得益于传承人的守护与代代相传,如今,非遗技艺不仅浸润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还蕴藏着年轻人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当代解读与注脚。
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安英一家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嘉禾伴嫁歌非遗传承人刘小英 一家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大禾米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贴布画非遗传承人谭晓玲和家人正在观看《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
我市的非遗传承人在为节目点赞叫好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大家表示,将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做好郴州非遗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古老非遗“活”在当下,走进寻常百姓家,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市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并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非遗产业,为群众脱贫增收拓宽门路。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万象郴州,非遗富集。山水画卷,郴州相见。郴州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将成为郴州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吸睛”名片,助推郴州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郴州广电融媒中心综合报道
记者:袁俊杰 李彦洁
编辑:谢宇 王园靓
二审:袁俊杰 李彦洁
终审:王首栋
标签:湖南电视台 郴州 在线直播 湖南 首播